返回第207章 来自民间的支持  会变的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萧逸之当初虽然侥幸从大火中逃脱,但是到底受了惊吓,身体大不如前,在政务院里处理政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不得不把更多的事务分给其他人来负责,这也是程斌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的原因。

共和国实行的是总统负责制,总理由国会推荐后总统批准,所以严格来说,萧逸之就是个打工的,还是临时工,地位虽然高,但是甚至不如黄有为顾雨这些人能吃国家一辈子。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觉得总理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是国会还是总统,都是可以提出罢免动议的。

可是对于年青的共和国来说,这种政治制度完全是崭新的,执行起来自然也就很容易走样。

萧逸之在国会里有其当一部分支持者,在共和国的政治氛围里,这种支持通常来自广泛的人脉,而不是相同的政治理念,所以除非萧逸之真弄到天怒人怨的地步,逼着议员们要爱惜羽毛,不然的话,他是不会被国会抛弃的。

而对于叶知秋来说,他一直在致力于减弱被标记在身上的强势标签,除非不得已,否则的话,他也不想罢免自己的第一位总理,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萧逸之主动请辞上面。

于是很神奇的,萧逸之现在虽然不怎么管事,却在总理的位子上坐得很稳当,让朝野上下大跌眼镜。

吴畏对于这种局面其实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不过这种看法有点小人之心,所以从来没有和人说起来过。他很怀疑叶知秋是在趁着政务院没有能和他打擂台的人这个机会,加强总统府的权力,毕竟萧逸之抱病,他手下的人们总不可能替他跳出来争权。

叶知秋倒也没有指望吴畏能出声附和,或者说,他已经在为刚才那句话后悔了,所以没等吴畏说话,就立刻问道:“你那位法国朋友为什么没有跟我们一起走?”

“她有自己的船。”吴畏解释道:“而且她觉得和使团保持距离更有助于站在超然的地位上帮我们说话。”

叶知秋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向吴畏说道:“如果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朋友就好了。”

吴畏看了他一眼,心想您老倒是敢想。

英吉利海峡足够狭窄,所以叶知秋一行很快就在法国的勒哈弗尔港上岸,然后换乘马车前往巴黎。

开始的时候,吴畏曾经奇怪于在英法两国都很少见到汽车,但是杜迪夫人为他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这个时代汽车的性价比实在太差了,特别是需要配套的石油工业还没有展开,燃料稀缺。再加上汽车经常性的出现故障,还有内燃机技术不过关,汽车尾汽常常冒黑烟等等原因,所以欧洲人更喜欢清洁方便的马车。

后来吴畏又向程斌和顾雨打听过才知道,国内使用的汽车其实也不多,大多是美国人赠送的。出于对美国人慷慨的回报,共和国又订购了一部分,说起来,北京的汽车密度还要算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当然要除去在美国的汽车制造厂。

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看起来要比法国人更有活力,对待来自东方的叶知秋一行也更好奇,甚至有一些人主动上门来洽谈生意,当然主要集中在茶叶和丝绸瓷器这一类的传统贸易品上,吴畏估计他们也不知道除此之外,共和国还出产什么。

作为法国总统,卢贝表现得要比英王爱德华七世热情得多,对于叶知秋这个以军事力量起家的总统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准许叶知秋全部卫队随行。

事实上,与德国直接接壤的法兰西共和国正面临着来自强邻的巨大压力,对于共和国这个身处远东的大国,抱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踏上法国领土后,吴畏接到了托马斯厚厚的回信,与这封信一同到来的,还有杜迪夫人的一封短信。

在这封只有一页纸的信中,夫人告诉吴畏,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偕同夫人刚刚结束了对巴尔干半岛的访问,准备途经瑞士访问法国。

叶知秋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显得很惊讶,很显然他的情报系统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他沉吟了很久,才向吴畏说道:“替我感谢那位夫人。她知道沙皇访问欧洲的目地吗?”

吴畏摇了摇头,杜迪夫人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知道这种秘密。

叶知秋下意识的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为了我们?”

吴畏看着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叶知秋有些反应过度了。他虽然不知道尼古拉二世为什么挑选这个时候来访问法国,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如果这样做是为了邂逅叶知秋,那么俄国沙皇必须要拥有非常迅速的通信手段才行。

吴畏敢打赌,在这个连无线电技术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如此迅速的传递消息,所以对于叶知秋来说,他可能在法国遇到尼古拉二世完全是一个意外,相信对于后者来说,这个猜想也同样成立。

他摊手说道:“我倒觉得,能在中立国的领土上和俄国沙皇会晤是一件好事。”

叶知秋深深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你在政务院,应该比程斌干得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