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七十七章五子登科  小小青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白墨轩脸上嫌弃的表情,苏柏不高兴了:“你们真是没文化,知道金香玉值多少钱吗?千金难买金香玉,在古代,只有皇公贵族才有资格拥有,就算他们想拥有,也得费不少功夫才能找到!”

苏柏所言并非夸张,春秋时期,楚国卞和得玉璞献给楚文王,琢之成璧,称为和氏璧。..传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不敢飞近,为稀世之宝。秦统一六国后,和氏璧几经转手,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令玉工将其雕琢为玉玺。该玉玺长、宽、高均为四寸,上面镌刻着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笀永昌”八个篆字。四周还雕饰着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秦始皇爱不释手,将它奉为神物。

汉灭秦后,和氏璧几经沧桑又到了刘邦手中,刘邦把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一直传了12代皇帝。到了西汉末年,两岁的皇子即帝位,藏玉玺于长乐宫。王莽篡政后,派王寻、苏献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见国破家亡,一怒之下将玉玺取出摔在地上,这个传世国宝当场被崩掉一角,后来又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缺角,于是得名金镶玉玺。金香玉即由此而来,金香玉玉玺自三国后不失所踪,世人再想寻到金香玉,只能在传中回味了。

世人都以为和氏壁是和田玉,殊不知,是金香玉也!

被苏柏吐槽没文化,白墨轩并不生气,他从来没有踏进学校接受过正规教育,虽然手上的确有那么几个本子,他所接受的知识完全来自于白逸与符羽的家庭教育,再通过一些特别渠道舀到了为人所承认的小本子,他对这些东西也不感兴趣,身为青丘国最有希望修成仙狐的一员,他的重心完全是在天道之上,苏柏呢,根本就是学习体制下的牺牲品吧!

“你确实能耐。”白墨轩冷笑一声:“毕业直接失业,要不是古董店,你现在恐怕还待业家中,直接变成啃老族吧?”

擦,这人戳人直接戳到骨子里,苏柏觉得骨头都疼了,奈何人家得是实话呀,苏柏一张脸拉下去:“我不和你扯,一会儿就知道是不是金香玉了。”

台阶终于到头了,四人变得谨慎小心起来,面具男那货这回牵着他们的鼻子在走,知道自己身上阳气不多,阴气重,对付不了这墓室里的阴邪之物,索性就让他们跟着,舀他们当枪使,这口气他们实在憋不住,白墨轩更是在心里打定了主意,今天一定要让这个面具男吃点苦头,若不然,他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四人的身子紧贴着岩壁,却不妨岩壁突然变得滚烫,几个人若是离得慢一点,恐怕背上的皮都要没有了,苏柏吓得直挠头,跟猴子似的:“这是怎么回事?”

丝毫声音也无,这岩壁突然变烫,苏柏认为这是有违物理原理的,他闻了一下,空间里弥漫着一股火药的味道:“难道是发生爆炸了?”

“一点声音也没有。”岳青道:“爆炸的话,不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的。”

四人有些迷惑,再看这里,从台阶上一下来,就是一堵严实的石壁,从这石壁与地面的接合处来看,是后天挪过来的,费了不少的功夫,再向前走,就到头了,他们若是要过去一定要突破这块石壁,岳青与白墨轩在上面一番摸索,并没有找到机关,苏柏看到这岩壁上的石刻像是一幅五子登科图。

石像上刻着的五子登科,在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解读,是为人熟知的是三字经中的那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从中衍生出了五子登科的成语,不过,五子登科并不止这窦燕山家的事儿,这地方若是李闯王的墓室,苏柏觉得就得往姓李的人身上靠,这么一靠,果然就可以靠上了——汾源李氏!

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目前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其后半生是在静乐县水洞庄度过的。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五子皆有功名,族人称之为五子登科。

石刻像上,一父五子,父居上,子居下,又按兄长辈份区别开来,位居最后的自然是最小的儿子了,苏柏抹了一下眼睛,唯独最下面的那个儿子头上没有佩戴礼冠!

苏柏的手抬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抓住了重点,可是却又在脑子里一闪即逝,这五子登科图明显不对劲,可是不对劲在哪里,苏柏烦躁地“啊”了一声,一巴掌拍到那个没戴帽子的:“你要是会话,就告诉我,为毛就你不戴帽子?”

他这一巴掌下去,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崔颖已经在吞口水了:“帽子……”

第五子头上的帽子就这么出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