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零章 以夷致夷有何妨  圣者晨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咱们这不是有泰雅武士么,他们习惯在密林之中作战,又生长在这湿热的流求,比起咱们这些陆上来人,自然更适合麻逸气候水土。如今他们与咱们亲善,招募些泰雅武士,送至麻逸便是。”

“此计甚善!”耶律楚材拍案叫绝。

虽说如今流求北部土人中,平埔人几乎与移民合而为一,除了语言风俗尚有些差别外,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移民几无两样,而泰雅人则与移民密切合作,对那些不服从流求公署的土人进行压制。但泰雅人过于勇猛好斗,又有杀戮之习俗,随着周围部族的降伏,他们几无用武之地,虽说不敢招惹移民,却必定要与降伏的诸族冲突,这却是流求公署不愿见到的。

“老方,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见自己的提议原本要胎死腹中,却因为方有财一句话而峰回路转,韩平脸兴奋得发红,对方有财赞道。

“那是自然,哈哈哈哈哈。”方有财得意地大笑起来,笑了两声,又觉得这形象不象是话本中那足智多谋的孔明,却有些象那奸滑的曹阿瞒,便止住笑声,捻须眯远,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我老方心里自有沟壑,你们这些小子,还须得跟着我老方多多学习才是。”

唯有陈子诚肚子里仍是一肚皮郁闷,这与耽罗不同,当初他支持攻下耽罗,那是因为有赵与莒明确的指令,可挑起吕宋土人内乱,赵与莒却没有明确指令,故此他觉得,或许是韩平等人错误领会了赵与莒的意思。

挑起吕宋土人内乱,流求乘机制之的计策便被定了下来,此后一个月里,便是忙着招募泰雅武士。果然如阿茅所言,这些泰雅人勇猛好战,听闻要远征异邦,无不踊跃报名,短短时间内竟募得千余人,远超过此前所想。因为人数多了的缘故,流求公署原本想裁汰一批,后来听得说有未被选中者竟然引为奇耻大辱自尽之事,这才罢休,决意将这土人分为两批,准备先后送至吕宋去。

赶在台风季还未来临的四月,在两艘海船带领下,第一批五百泰雅武士被送到了麻逸。

这些泰雅武士如今装备有流求铁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武器,无论是长矛还是砍刀,都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经过六年的摸索,流求铁场已经能直接用高炉炼钢,有着初步实用的烧结、炼焦、回转炉、竖炉、喷煤等诸多系统,所出产的钢材,质量已经超过一般铁匠敲打出来的锻钢了。

麻逸不过有两千余户人家,土人的首领称为达图或者哈拉,势力范围则除了吕宋北部之外,还包括周边诸小岛,象是三屿、白蒲延、里银、东流等。有五百泰雅武士,已经足够韩平使用了。短短数日之间,他便扫平麻逸,将土人首领达图圈禁起来,以他的名义号令诸屿,第一件事便是开辟道路,在密林之中修出一条通往吕宋岛铜矿的道路出来。

“都小心些。”

阿茅转身向后边的泰雅武士道,他还是争取到了来吕宋的资格,并且成为泰雅武士名义上的首领,实际上这些丛林中的勇士每一个都比他要强悍,他能做的,其实只是将韩平的话语翻译成泰雅人的语言。不过很快就连这件事情都不必他来了,因为韩平的语言天赋再一次展露出来,不过与这些泰雅武士相处了一个多月,他竟然已经能与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了。

泰雅武士的真正首领,是个叫铁木的,他沉默少语,目光冷酷,听得阿茅的话,只是做了个手势。

他手还未曾放下,立刻变成了推搡,阿茅被他推得飞了出去,撞在一棵树上,他正要喝骂,却发现自己方才站的地方,竟然多了一根箭矢。

“海胆!”阿茅叫了一声,抓住自己的腰刀,抬头向林间望去,却没有看到任何人影。

铁木却伸手将标枪掷了出去,半空中传来一声惨叫,一个矮小的人自枝叶之中掉了下来。

那人掉落之后,大腿上还插着铁木掷出的标枪,却极凶悍地翻身而起,咧嘴向着众人咆哮。他身材矮小,几乎刚过铁木之腰,一双圆眼,眼珠为焦黄之色,正是被土人称为“海胆”的深山土民。

吕宋其余土人都算温顺,唯有这种土人,桀傲凶悍,竟有猎人为食的恶习,又喜欢暗箭伤人,故此泰雅武士驱赶的修路队,已经受了他们数次侵扰,不得不专门出来清剿他们。

铁木冷冰冰地走向这个“海胆”,缓缓从腰间拔出刀来,那个海胆绝望地嘶吼,但喊声嘎然而止,因为铁木已经一刀砍下他的头颅,一脖子血喷了铁木一脸,铁木却未丝毫变色。他拎起那个“海胆”的头颅,将之挂在自己腰间,然后喃喃说了声。

“他说这附近必然有海胆的巢穴,他要带人去寻找。”阿茅对韩平道。

看了地上的鲜血与无头尸体一眼,韩平嘟囔了一声:“可惜,这些海胆虽是好猎手,却不是好劳力,否则必然驱使他们来开矿。”

铁木静静立着,等待韩平的命令,韩平挥了挥手,用泰雅人语说了声:“杀光。”

铁木立刻带着二十余个泰雅武士离开队伍,他们赤着上身,迅速消失在密林之中。韩平寻了个木桩坐下,见阿茅有些手足无措,便向他招了招手:“阿茅,过来。”

阿茅颇有些沮丧地跑到他身边,在方有财身旁的时候,总是被责骂,在韩平身边,倒是不被骂了,但阿茅也发觉,自家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

比不得韩平他们这些人聪明,比不得铁木他们勇武,几乎是一无是处。

“阿茅,你将这尸体带去给那些麻逸人看,让他们干活利落些,若是再偷懒,便如同这尸体一般。”韩平没注意阿茅的心思,他命令道。

听得自家有事可做了,阿茅于是又变得快活起来,他拖着那死尸的脚,一跳一跳地自树根与藤蔓间穿过,来到队伍的最后方,将尸体往地上一扔。那些懒洋洋的麻逸土人惊恐地看着他,他寻了两个最看不顺眼的,一人过去给了一腿:“努力干活,偷懒者死!”

这一句简单的麻逸土话,他学得极流畅,那些麻逸土人给尸体吓住,便开始努力伐木耕地起来。

因为此地植物生长极快的缘故,为了不让开辟出的道路没两天就被藤蔓爬满,他们在开出之后,都要用犁翻一遍,在土中撒上砂子盐碱。

麻逸土人较为懒惰,但在凶悍的泰雅人慑服之下,这条通往后世“碧瑶”的路,还是一天天在向前推进,而南方苏禄国送来的俘虏,也一个月比一个月多,现在虽然还没显现什么,不过在半年之后,当道路修通、在碧瑶开挖铜矿的同时又发现了金矿,韩平一时之间,取代了义学一二期的那些少年,成为淡水初等学堂最经常用来激励后进的名字。

注1:班定远即班超,王长史即王玄策,此二人事迹,无需多说。

注2:高炉炼钢,作者纯是外行,所有资料都是搜来的,不过想来有赵与莒的手册作指导,有欧老根这般的巧匠,有一堆有经验的铁匠,同时还有义学少年的初步化学常识,用六年时间,应该可以在炼钢上有所突破吧。

注3:有关十三世纪菲律宾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此时赵汝适所著《诸蕃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