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此去应是千层浪  圣者晨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话怎讲?”秋爽有些好奇。

“对那些土人,一个秋风清可抵上一千个护卫队员,在宜兰,那些土人哪个不对你俯首贴耳的,便是那些泰雅人,都受过你的医药,敬你若天神。”李邺说到此处忍不住骂了一声:“早知晓你这般风光,当初我便也该学医!”

“哈哈,你的性子学不来医。”秋爽哈哈笑了起来,心中也有些自负,去年那场席卷土人的大瘟疫,全靠着他在土人诸部中奔走,这才安定下来,饶是如此,宜兰的各部土人仍死去了十分之一。不过经过他这番奔走,这些土人不但对移民的敌视大为改观,还慢慢接受秋爽的劝告,派出族中子弟进入宜兰诸城,学习汉人语言文字与医术。便是山区之中的泰雅人,也与移民有了接触,而不是起初那种见面便要厮杀。

二人谈了片刻,便见胡幽出现在船头,他一手擒着个大草帽,另一手则拿着个单筒千里镜,大声向这边喊道:“上船上船了!”

紧接着,码头广场中间的钟楼之上,一口铜钟被撞响。这声音响起之时,众人都安静了片刻,然后,喧闹声再度响起。其中也夹杂着送行者的哭泣声,更这哭泣声很快便被爆竹声所掩盖。

大宋嘉定十四年,西历公元一千二百二十一年,流求岛淡水港,四艘八千斛(四百吨)的大海船在钟声随伴和数万人注目之下出海。其中包括“张骞”、“班超”、“甘英”三艘探险船和补给船“法显”(注1),四艘船上共载水手、护卫队八百人,配有罗盘、六分仪、升降舵、千里镜等航海用具,搭载了十八具床弩和若干火炮。舰队的都督为前大宋沿海制置使水军引战教头林夕,他同时兼“张骞”号船长。副都督为秋爽,他同时兼任整个舰队的医正。“班超”号的船长是原沿海制置使水军旗头邓震,他与林夕同时自沿海制置使解除军籍,这些年来一直为林夕副手。“甘英”号船长为胡幽,年仅十九岁便成为这艘八千斛大船的船长,同时也是整个舰队的先导,不仅因为他这数年间几乎一直呆在海上,磨砺出一身航海本领,更是因为他曾在赵与莒处受过学,赵与莒不但教他后人总结出来的航海知识与造船技巧,更是将有关经纬、风带、洋流的信息悉数授之,整个舰队中使用六分仪定位最出色的一个便是他,不过,他毕竟年轻,故此有极丰富航海经验的邓肯波罗是他的助手。这三艘船既是探险船,同时也是武装商船,船上装备的武器,丝毫不弱于大宋水军。补给船“法显”号船长陆双鹤,这是个大胖汉子,水性极为出众,有“头鱼”的绰号,原本也是沿海水军制置使引战教头。

欧阳映锋也在水手之中,这位昔日纵横南海的海贼首领,在这支庞大舰队之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水手长。他原本投靠了霍重城,但霍重城要他一个海贼无用,又把他送给了赵与莒,赵与莒转手便把他塞到了流求,他自知要想在流求出头,不做出番事情不行,故此一得知此次要出远海,可能须得两三年才能归来,他便立刻报了名。

整个船队中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装备,每艘船上都有两个,淡水制造局用木工车床车出来的巨大木球,每个直径都有半米,上面画着清楚的地图,标明了风带、洋流,还列出了经纬线。这些地球仪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是由赵与莒花了一个月的功夫,搜肠刮肚拼命画出来。他自家绘图的技巧,这些年来有不少长进,因此这地图的精确度虽然与后世相比相差甚远,可这环太平洋的陆地轮廓与岛屿位置,基本都标了出来。最重要的是,托玩“大航海时代”系列的福,那些重要良港的经纬度,他都记在上面。

这便是此次远航的秘密武器。

这些年来,凭借与沿海制置使的良好关系,江南制造局将大宋数支水师所属船场积储的木料搜刮一空,连带着民间船场储备的木料也被重金购得了一小半。再加上烘煮干燥等措施的运用,江南制造局造船速度并未因为材料的制约而放缓。若是将流求拥有的船舶全汇集于一处,绝对是支颇具规模的舰队,只怕除了大宋水师外,在这东亚海域之上再无其它舰队可以相比。

船上携有大量箭枝、各种渔具,每艘船上还挂着两艘小舢板。除去必要的食物、淡水之外,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和少量瓷器、玻璃等货物,为了避免易器的瓷器、玻璃在海中破碎,玻璃是用标准木箱固定装好,不留丝毫空隙,而且瓷器之间则撒了许多浸了水的绿豆,这几天里绿豆发芽,将这些瓷器牢牢包裹在一起。

为防止海上出现的各种航海病,秋爽在每条船上都储存有大量的桔皮,还有些易于保存的水果、干菜、菌类。他们甚至还携带了一些菜籽,若是在某些港口停泊休整,便可将这些菜籽播种下去,等起航之时,可以有所收获。

按着赵与莒预先设好的航线,,他们自淡水出发,经过后世的琉球群岛,进入太平洋,借助六月下旬开始的西南季风北行,直至北纬三十七度至北纬三十九度之间,在倭国沿海做补给。此时风向会变为西北风,借着这风,横渡北太平洋,在距后世美国西海岸中部约三百至四百千米时,再折向南,此时日本至美洲间自西向东的洋流“黑潮”可以为舰队加速。然后借助盛行于海岸的西北风、北风,真达后世墨西哥西部的天然良港阿卡普尔科(注2)。赵与莒估算过,整个航程加起来,恐怕需要近半年时间,这还是在比较顺利的情形之下。

杨妙真替赵与莒来到码头送行,她目前这四艘大海船离港远去,突然之间觉得血液一阵沸腾,几乎让她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人生在世,当如此耳,或驰骋于沙场,或纵横于大海,龟缩在屋子里等死,绝非英雄好汉。

“官人他去当那个劳什子的沂王嗣子,哪里有在流求自在,若不是为了大宋百姓……”想到此处,她摇了摇头,将心中的念头甩得远远的。

“汉藩,过来!”见着李邺还对着船影挥手,杨妙真大叫道。

李邺向这边望了一眼,然后快步走了过来,杨妙真问道:“人手抽调得如何了?”

“还需五日方能聚齐,倒要问审言,他那边补给如何。”

“悬岛补给绝无问题。”孟希声不何时钻了出来,把二人都吓得一跳,他咧嘴一笑:“汉藩,此次你真亲自带队?”

“自然是我,还有王东陆。”李邺道。

“王东陆?”孟希声怔了怔,这王东陆名启年,原本是赵与莒身边六位贴身近侍之一,因为赵与莒之前将他们打发离开的缘故,除了龙十二守着郁樟山庄等待赵与莒召唤、秦大石另有安排之外,其余四人都被遣至流求。

“他与四娘子习得一身好骑术,正好去管牧马,打下耽罗之后,我还得回流求,便留他在耽罗练骑兵了。”李邺笑道。

“如此说来,一挝也应该去一趟才是。”孟希声耸了耸肩:“他在悬岛也呆得发霉了,总说要放大爆杖。”

“他若去,咱们便都无事可做了!”李邺摇头道:“休要让他去!”

“你自家去悬岛与他说去。”孟希声嘿嘿笑道:“看他不将你塞在他的大爆仗里放出去才怪!”

“总共就那么些人,他再放两个爆仗,咱们还打个什么?”李邺发了句牢骚,看向杨妙真,毕竟赵与莒不在的情形下,杨妙真因为身份的缘故,拥有着最大的决定权。

“俺也要去。”杨妙真语出惊人:“六七年未曾开张了,俺若不去活动活动身子骨儿,只怕要生锈了!”

注1:传说中先于哥仑布之前一千年抵达美洲的东晋僧人。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他真正去过天竺与锡兰。

注2:这段航路乃后世明清时期由广州至墨西哥的贸易航线图,大量的中国丝绸由这条航线进入中南美洲,换来巨量的白银,从而使得明清时期能够采用银本位货币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