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徐小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几个近臣都在第一时间上了折子。范承谟发挥个人文笔好的优势,送上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把多尔衮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同时,他对皇帝感天动地的孝行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并表示,皇帝是天子,上天的示警只是针对皇帝一个人的,只要皇上能守孝,上天就心满意足了。当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的守孝可以以日代月,守上二十七天就行。

廖侠则是骨子里商人的精明发作了,表示可以出一些官窑做的纪念品,瓶瓶罐罐啊,屏风啊什么的,将成祖皇帝的英姿印在上面,皇上也可以亲笔题词,这是皇上孝心的表现。例如成祖皇帝行猎图,成祖皇帝甲胄图等等,当然都是要限量版的,不能多出,这才能表现出成祖皇帝的珍贵。其实他还有一点私心没有说出来,如果皇帝继续这么悲痛的话,这些瓷器绝对可以在国内外换回大量的真金白银,他家可以做全权代理商的。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联名上了折子,建议修建历代帝王庙,供奉上历代帝王的塑像,当然会有新鲜出炉的成祖皇帝的,并在塑像旁配上纪念碑,刻上他的英雄事迹,让天下人瞻仰,让后代供奉。

福临龙心大悦,统统准了。其余人鄙视的看向这几个人,在心里狠狠的唾弃了一下:佞臣,然后争先恐后的表示附议,生怕自己落后了别人半步——大的功劳已经被抢走了,好歹留点汤给大家喝喝嘛。

四月,福临下诏,凡是因地震受灾的人家都可以免除一年徭役,同时又下旨,凡是百姓主动去修建帝王庙的,也可以减免税赋。然后,还特别注明,在帝王庙修建好后,瞻仰过帝王庙的百姓,说上几句歌颂帝王伟业的话(特别是成祖皇帝的),然后将姓名地址留下来,户部每个月都会从中抽出三个幸运儿,免他半年赋税。

这下别说京城了,整个北方都轰动了。人人都在谈论帝王庙的事,街头巷尾卖字的穷书生们吃香了,老百姓们都是没有认识几个字的,哪里想得出来什么词语能够表扬成祖皇帝的,便纷纷要求这些书生们帮忙想一些听起来比较高端的词汇。人的脑子都是灵活的,很快一个新的行当应运而生,一个铜板帮忙写一句话。

福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生气。居然有人敢借他叔父的名头挣钱?不想混了!当即召了桑吉入宫,让他肃清京城那些不择手段赚钱的人。桑吉这种事情做得很是熟练,很快便以“缉拿盗贼,平定治安”为由,抓了几个人,又命人偷偷在茶馆酒楼各处放出话去:皇上要的是百姓发自内心的表扬,就算说句“成祖皇帝是个好皇帝”都行,若是写得太过华丽,便不真实了,皇上是不会相信的。

同样的话语,重复百遍就成了真理。百姓们不停的动脑筋,给成祖皇帝发好人卡,就是碰面的时候聊天也会聊到这方面的话题,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都认为成祖皇帝是个真的大好人,也曾经真的做过皇帝。福临适时的将范承谟的那篇文章贴了出来,表扬了多尔衮的丰功伟绩,并光明正大的表示以后会将这篇文章放入考试必备的行列,若是不把这篇文章倒背如流理解深刻,就别想做进士。

范承谟顿时觉得脸上有光。要知道,科考考的是四书五经啊,把他的文章放进去一起,就证明了他的文字可以和圣人相提并论,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他终于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文人相轻,其他的读书人则是把范承谟骂了个狗血淋头。本身范文程的名声就不好听,而范承谟又成功获得了天下最不受待见的读书人称号。不过这不妨碍范承谟的好心情,当年他爹就教育过他,要好生的听皇帝的话,时时刻刻的记住,这世上最大的一条大腿就是皇帝的。

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皇帝对多尔衮毫无遮掩的大肆纪念让满清贵族们心理不平衡了。多尔衮当年把八旗削得多狠啊,除了两黄旗和两白旗之外,谁都对他心怀不满,特别以两蓝旗最为深重。虽然皇帝早就将两蓝旗收归手中,时间也过了很久了,但当年豪格的嫡派还是遗留了对多尔衮的恨意。

他们的具体表现就在对工作的消极对抗上。他们也心知肚明,他们是满族,皇帝是满族的皇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自己族人给踹开一心任用汉人,就耗着呗,看看谁能耗得过谁。

有两个地方的督抚缺员。正常情况下督抚都是满人担任的,户部却开始了磨洋工,左挑右选的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福临心头火起,干脆一连任命了两个正白旗的人去做这种重要的工作,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

下四旗和上四旗正式对了起来,下四旗开始明里暗里的罢工,福临一咬牙:不就是办事的人嘛,没人做事朕自己来,朕就不信,离了你们,朕还不能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某溪滚回来更新了。本来昨天就能更的,结果光荣的感冒了。下一章就是三年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